Search


【中秋特別企劃:別讓嫦娥癡吃笑】烤肉架上四大再製品食材 選購注意事項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中秋特別企劃:別讓嫦娥癡吃笑】烤肉架上四大再製品食材 選購注意事項

中秋節烤肉除了新鮮蔬菜與肉片、海鮮之外,常在烤肉架見到的再製品食材也不少,像是香腸、甜不辣、花枝丸、豬血糕等,都是烤製後有迷人焦香的美味食材,這些經過加工的再製品選購時應該注意些什麼,你知道嗎?

第一名:香腸
選購香腸時候要注意腸衣是否乾燥完整,腸衣和內容物應該緊實結合且有彈性,若香腸顏色過度鮮紅就可能是添加色素與過量的亞硝酸鹽,添加亞硝酸鹽是為了防止肉毒桿菌,在食品加工裡是必要之惡,反而是宣稱手工製作無添加的香腸,若不清楚製作來源且未適當保存,更容易有吃下肉毒桿菌的風險。

第二名:甜不辣、花枝丸
這兩種都屬於魚漿製品,若顏色過白可能利用亞硫酸鹽或過氧化氫進行漂白,另外若口感非常具有彈性或是有脆度,可能是加入了磷酸鹽或是非法加入硼砂,甚至是以修飾澱粉調整口感,吃多了對身體肯定沒好處。

第三名:豬血糕
豬血糕製作時的豬血來源是否衛生影響食用安全,也曾發生有不肖廠商以飼料用雞血製作豬血糕的食安事件,豬血或雞血取血不當容易混入雜物造成血液含水分會容易腐敗,因此也可能會有添加過量防腐劑等問題。

第四名:豆乾
具有高蛋白質的豆乾在室溫高於攝氏20度C就會開始腐壞,為了防止腐壞問題發生多數豆乾產品會添加防腐劑,甚至在製程中會使用消泡劑以及凝固劑等,因此在傳統市場攤販未冷藏甚至暴露於高溫環境中的散裝品,除了擔心容易腐敗問題之外,也應留心是否有防腐劑過量。

這些烤肉架上常出現的再製品都有保存不當腐壞的疑慮,因此相較於菜市場攤販上暴露在室溫的散裝品,超市賣場存放在冷藏設備裡的商品更為安全。也就是說選購時應選擇完整包裝且具有食品標示的商品,留意食品標示也能挑選添加物越少的商品,為自己和家人的中秋食安把關,若只能選擇散裝品則應盡量向熟識店家購買,並且注意販售場所的保鮮、氣味是否正常、有無腐敗酸味等。

#食娘愛嘮叨


Tags:

About author
專業新聞獎項肯定: ●2020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黑金詐欺:咖啡豆混充騙局》-特優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平日報導獎: 《【素食詐欺疑雲】素食漢堡店「扭登和」爆勞資爭議後,更傳「全素漢堡」並非全素!》-優勝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平日報導獎: 《山水米7年間5次混充牟利!再喊冤,誰信?》-佳作 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幼兒園的食安黑洞?台北市近三年最嚴重!中山附幼食物中毒事件》-佳作 【第46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】公共服務報導獎 報紙及雜誌類: 《黑金詐欺:咖啡豆混充騙局》-入圍 ●2019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送了還是袂爽!餐飲外送如何送進你心坎?》-優勝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醒醒吧!開咖啡館沒想像中浪漫!》-佳作 【第33屆吳舜文新聞獎】文字類 深度報導獎 : 《沒落王國的診斷證明》-入圍 ●2018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類 專題報導獎 : 《一頓沒有人滿意的午餐:透視國小校園午餐五大爭議》-特優 《沒落王國的診斷證明》-佳作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 《不可不知的「醃」害防「漬」法》-佳作 《香港:重視食安風險的美食之都》-佳作  《食品中的致癌物有那麼嚴重嗎?》-佳作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平日報導獎: 《黑心液蛋啟示錄 四點不改 黑心不停!》-佳作  【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】專業組 平面類: 《藍金事業!包裝水為什麼這麼貴?》-入圍 ●2017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類 專題報導獎: 《早餐吃了沒?平家西式早餐店20大哉問》-優勝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平面媒體類 專題報導獎: 《泡麵是『拍咪呀』嗎?》-佳作  《別鬧了!日本食品到底能不能吃?》-佳作  【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】專業組 平面類: 《有機=無農殘?誤會大了!》-入圍 ●2016 【消費者權益報導獎】雜誌類 專題報導獎: 《一杯手搖飲,你到底喝了什麼》-佳作 
以飲食為核心,探究與知識、文化、商業、科技以及教育的種種牽動力,建構讀者全面的飲食認知,讓關注食事的閱聽眾,開啟食域新觀點。
View all posts